|
|
|
新闻详细信息 |
|
|
|
|
层林尽染 力创新格 时间:2016-8-9 15:13:39 点击次数:7027 |
层林尽染 力创新格
罗世平
近年,李魁正先生门下的弟子中,涌现出不少活跃在画坛的俊才新锐,陈湘金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湘金早年学画,1985年入长沙理工大学学习工业设计,2009年重拾画笔,正式接受魁正先生的指导,专攻没骨山水,进步神速,作品不断在省市级美展和全国性的大展中频繁亮相,多件作品获得金、银大奖。在2012年《东方彩韵——中日建交40周年中国工笔画、日本画当代精品展》和2015年香港举办的《时代风骨——当代没骨画提名展》上,他的没骨山水又以其染天染地的气貌新格受到日本、港澳画界同行的特别关注。湘金的画,题材是湘西家乡的山水,意境气格则在烟峦层林的峻拔深茂;景物聚焦多见瓦舍柴房,传递弥散的则是虚灵清雋的朦胧心绪;落笔不离没骨画“彩色图之”的敷染点厾,画面呈现的则是光色气氛的冷暖调性。总而言之,以画法论,于传统有据,而以画格论,耳目一新,不见古人。这是湘金的没骨山水画留给人的印象。
湘西崀山是画家的家乡,深山老寨的干栏瓦屋、溪山树石、烟峦层林、鸟语蝉鸣,甚至于贫穷和苍老,都是他心底鲜活的记忆,还有那总也抹不去,也道不尽的家园情怀,自然也是他绘画创作的丰厚给养。湘金作画,从不起稿,铺纸落墨,放笔直写,即使是画洪江古商城的街巷集市、连栋老屋的细笔实景,也是落笔自成的样态。一切都了然于心,从容自信,这份胸有成竹,正是得自生活陶养的层累蓄积。湘西是他的生活,人在其中,情在其中,不用刻意唤醒,便自然流露,即如苏东坡所言的艺术品质:“天工与清新”。
崀山的山水,秀美奇险中含着温情,俊逸朴茂中透着野性,幽深绮丽中藏着沧桑。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美,有着璞玉般的品格,既秀雅温润,又朴野坚毅。画家如同玉工,下笔即如琢玉,高下在于一双慧眼,一片深情。这正是湘金创作的状态,画中的本色。如他的画跋所言:“美在于创造,在于欣赏,更在于发现”。话非惊人之语,但这是他的真情实感,由衷之言,因为湘金将崀山的美呈现在了画中,作品是最好的诠释。
“爱夫山水者,其旨安在?”这是北宋画家郭熙的一道山水画命题。传统山水画以人的所处、所适、所乐、所观为画的本意,是画旨所在,故有所谓“丘园养素,所常处也,泉石啸傲,所常乐也,鱼樵隐逸,所常适也,猿鹤飞鸣,所常观也” 这样的林泉之志寄寓在画中,转译成今天的话,就是人文精神。换句话说,山水画的本意在于画人的理想寄寓,画山水也就是画人本。湘金山水画的立意,在这点上是与传统高度契合的。他的山水图式,下不现坡脚,上不见天际,层林深秀,撑满画面。用他的解释:我画的是湘西山民的伟岸,他们看似很普通,但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。顶天立地,坚毅超拔是崀山的形态,也是画家心目中湘西人的象征。对于这一点,湘金不仅深有体会,而且是呼之欲出的。崀山朴厚之美和峻拔之形被画家提取入画,升华而为湘金山水的“画旨”,截取而为美的质素。所以,他的没骨山水,取势用了“截图”之法。
截图法,自南宋马远、夏圭用“一角”、“半边”截画山水以来,山水画的置陈布势变得日渐丰富,元、明、清三代画家,在山水空间上务求变化,有倪瓒、董其昌、龚贤、石涛诸家各创新风,山水画的形质意境相互比高。近现代西画写生取景方法的传入,引发了中国画在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等多个画种的现代转型,远取其势和近取其形有了现代的诠释和表现。远观近写,各美其美,成就了黄宾虹、傅抱石、李可染、陆俨少等诸家的山水样式。陈湘金研学前人山水,尤其从黄宾虹山水的浑厚华滋,李可染山水沉雄朴茂中得到启发。他画山水,截图取势在崀山的深秀,故画面着意表现大山深幽的内质,而有意减弱了高峻起伏的外形。冈埠堆石,山溪高树为路引,层层叠上,推展开去,又于层峦沟壑的深邃处安立画眼,或老屋烟树,或田园青岚,状物拟形亦实亦虚,满目尽是人在深山的记忆。所成的山水虽不见峰峦起伏,蜿蜒逶迤的外势,但层林深秀仍不失大山大水的气格。
湘金的山水新格,以截图之法取其势,又以层林尽染的色彩调性成其气。他作山水用没骨画法,更多接受了来自现代没骨花鸟画法的启示,图形状物概以颜色染笔入画,隐没了线条、皴法等笔踪,以面代线,使笔法与墨法相浑融。藏笔藏墨,见形见色,这样画山水,前人偶用或兼用,专擅者并不多。
用没骨法画湘西的山水老屋,湘金选择了工笔没骨来表现,运用泼绘、冲染、撞色等技法,用以表现湘西的层林深秀,云霭迷朦的意蕴气象,别开生面。他笔下的崀山,有季候时序之分,也许是出于心绪偏好,画以蓝绿冷调和紫红暖调为主。蓝绿的调性,多写春夏崀山的灵秀和朴茂之气,如《春沐湘西》、《崀山碧韵》、《瑶岭春晨映朝晖》、《清光朗照朦朦意》、《岁岁年年意绵绵》等等,大画小景都有。紫红温暖的调性,多为秋冬崀山的清朗和苍润之气。如《崀山迷幻》、《丹霞叠翠》、《崀山八角烟云》、《秋红叠壑瑞气凌云》、《霞光千万道紫气自然来》、《秋色无限美》等等,巨幅小品皆是。这两类山水,“以色为上”,最能体现没骨泼彩水色交渗,墨色互融的特点。湘金作画的程序,展纸于前,先定调性,用色墨大面积泼写,分出主次,然后入笔收拾调整。春生夏长,满纸蓝绿,以间色为基调;秋收冬藏,万紫千红,是补色的基调。在传统工笔渲染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没骨画的渍染、点染、冲染和撞色、撞粉的技法,合成一纸幽玄蕴藉的意韵。这种明丽而不俗媚,璀璨而不失温润的光色气氛,所发散的现代人文气息已非表现“山林气”的文人水墨山水的面貌。这是湘金没骨山水的“活色”之法。
另有一类山寨老屋的画,取意其朴厚沧桑。画的基调浓墨淡色,更近于水墨画的意韵。如《老寨炊烟》、《岁月如烟》、《雾起湘西人家》、《晨》等作品,画中的主角是干栏老屋,烟树掩映的山村,黑瓦石阶,木架土围的农家景象与青烟薄雾的山野气息,单纯简淡而素雅,正是老寨如水墨般的本色。湘金生长于斯,由生活的陶养而留存的岁月记忆,烙印一般,是画家抹不去的家园情结,相信湘金作画之时是能时刻聆听到老寨子的鸡犬之声的,所以他画山里的老寨,不唯土围瓦屋,山溪小桥,还有坡地园蔬,牛羊农作,甚至连炊烟夕照,晨雾暮霭都是画中的质素,其中的意象如王籍的山水诗句:“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”。这是人在深山老寨才能感知的幽静和沧桑,所以墨色浑融的调性发覆于画旨,更显出“见素抱朴”的山水本意。这是湘金“活色”之法的另外一面。
湘金“新格”的第三个特色是“提形”之法。山水不同于花鸟,山水为大物,讲究既能远望,也可近观。“远望以取其势,近观以取其形”。正是因为山水大象有势和形两方面的要求,所以山水画发展出一整套置陈布势的技法,但又因时、因地、因人、因审美认知的不同而无一定之规,法无定法,没骨山水更是如此。细观湘金的“提形”之法,山石略用皴擦,土屋瓦房参用勾染点厾,田亩山树多见渍染、接染、点染、冲染,云烟雾霭采用围染、融染,间或使用冲洗、擦刮等等,依物象的质地不同,形态不同,空间气氛不同,施染的笔法随形而用,不拘一格。状物提形的过程,既有水彩画干湿法的借用,也偶有油画明暗光影法的笔触,目的尽在强化和提升画面光色气氛下的物态气貌。故而湘金笔下的湘西既可远看,也能近赏。远看则迷蒙蕴藉,气象幽深;近赏则老寨清流,层林高岩,斑斑可见,若可扪酌。在这里,提形之法与活色之法相得益彰,携手营造出了湘西山水深茂灵秀的意境。
“层林尽染”是画家陈湘金表现湘西山水所创的新格,而“截图”、“活色”、“提形”三法则是画家为现代没骨山水贡献的新法,成绩可圈可点。在画里画外,湘金似有很多欲说而未尽之言,他的探索仍在继续。前贤论画,有“注精以一”之说,以湘金执着专一的性格和开放的精神,没骨山水的意韵新格仍有更加诱人的拓展空间,相信他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。
2016年7月于望京
|
|
|
|
|
|